压力容器一般泛指在工业生产中盛装用于完成反应、传质、传热、分离和储存等生产工艺过程的气体或液体,并能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它被广泛用于石油 ,化工、能源、冶金、机械、轻纺、医药、国防等行业领域。
压力容器证书可分为:快开门式压力容器操作(R1)”;原“移动式压力容器充装(R2)”、“氧舱维护保养(R3)以及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A3)。
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要点
压力容器是事故易发多发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按操作规程作业。
要点一:平稳操作
加载和卸载应缓慢,并保持运行期间载荷的相对稳定。
压力容器开始加料时,速度不宜过快,尤其要防止压力的突然升高。过高的加载速度会降低材料的断裂韧性,可能使存在微小缺陷的容器在压力的快速冲击下发生脆性断裂。高温容器或工作壁温在0C以下的容器,加热和冷却都应缓慢进行,以减小壳壁中的热应力。操作中压力频繁和大幅度地波动,对容器的抗疲劳强度是不利的,应尽可能避免,保持操作压力平衡。02
要点二:防止超载
防止压力容器过载主要是防止超压。
压力来自外部(如气体压缩机、蒸汽锅炉等)的容器,超压大多是由操作失误而引起的。为了防止操作失误,除装设联锁装置外,可实行安全操作挂牌制度。在一些关键性操作装置上挂牌,牌上用明显标记或文字注明阀门等的开关方向、开闭状态、注意事项等。对于通过减压阀降低压力后才进气的容器,要密切注意减压装置工作情况,并装设灵敏可靠的安全泄压装置。03
要点三:严格控制压力
因内部物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压力的容器,往往因加料过量或原料中混入杂质,使反应后生成的气体密度增大或反应过速而造成超压。
要预防这类容器超压,关键是控制好容器内的压力,严密监控,及时采取措施。投料要精细,防止混入杂质,并控制投料量。储装液化气体的容器,为了防止液体受热膨胀超压,一定要严格计量。对于液化气体储罐和槽车,除严密监视液位外,还应防止容器意外受热,造成超压。如果容器内介质是容易聚合的单体,则应在物料中加入阻聚剂,并防止混入可促进聚合的杂质。物料存储时间也不宜过长。04
要点四:严格控制温度
密切关注压力容器的温度,并控制在设计规定的范围内,长期超温运行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容器的破坏。05
要点五:停止运行
压力容器运行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
容器的操作压力或壁温超过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极限值,而且采取措施仍无法控制,并有继续恶化的趋势;容器的承压部件出现裂纹、鼓包变形、焊缝或可拆连接处泄漏等危及容器安全迹象;安全装置全部失效,连接管件断裂,紧固件损坏等,难以保证安全操作;操作岗位失火,威胁到容器的安全操作;高压容器的信号孔或警报孔泄漏等。压力容器的安全操作关键在人,操作人员要高度警惕,在按操作规程作业的基础上,切实履行安全检查职责,及时发现隐患,尽快采取措施。
企业必须严格要求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并重视人员培训与考核,确保持证人员能精准操作、有效防范风险。唯有如此,才能为压力容器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基础,保障生产顺利进行,使特种设备更好地服务于工业与社会,让人们放心使用压力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