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矿山安监局云南局联合省能源局召开昭通市煤矿事故约谈会
10月12日,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云南局联合云南省能源局,就深刻汲取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召开昭通市煤矿事故约谈会。会上,昭通市能源局、威信县人民政府就近期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进行发言。
会议要求,一要紧盯思想认识抓整改。清醒认识当前煤矿安全生产严峻形势,统筹发展和安全,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坚决把煤矿安全生产摆到极端重要位置,督促辖区煤矿安全监管部门和煤矿企业,按照“学铁规、明责任、硬落实、保安全”专项活动安排,认真组织开展主题宣讲、警示教育、集中整治、事故反思、全面排查、应急演练“六个一”事故警示教育活动。二要紧盯责任落实抓整改。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以贯彻落实两办《意见》《煤矿安全生产条例》为主线,以“八条硬措施”“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抓手,压紧压实煤矿安全生产“一件事”全链条责任,明确盯守、包保、联系、分管人员的权责关系,推动责任追究关口前移,打通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三要紧盯灾害防治抓整改。认真组织开展隐蔽致灾因素普查,加快推进区域普查,督促指导煤矿企业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重新评定灾害等级,对瓦斯、水害等重大灾害采取超前治理、源头治理、区域治理、工程治理等措施,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要纳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任务清单,集中攻坚。四要紧盯打非治违抓整改。坚决落实“无监控不作业”要求,严厉打击整治隐蔽工作面、监控系统造假、违法分包转包、“七假五超三瞒三不两包”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违章冒险作业,严厉整治中介机构虚假履职行为,彻底扭转采矿秩序、规范作业行为。五要强化现场管理抓整改。健全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六项机制”,深入分析研判每处煤矿存在的重大风险、突出问题,对标对表开展隐患排查整治,盯紧看牢危险作业,确保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始终有人盯、有人看、有人查,及时消除各类风险隐患。六要紧盯基础提升抓整改。矢志不渝推进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田,加快推进煤矿“五化”建设;配齐配强煤矿安全监管队伍,组织开展监管执法作风专项整顿,建立健全激励约束制度,切实提高监管人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工作视频调度会
近日,省应急管理厅召开全省安全生产资格证书涉假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专项治理工作视频调度会。
会议指出,“两个专项治理”有序推进,总体成效显著。查出无证、假证人员282人,限期整改1745户,停业整顿21户,罚款403.74万元;查出假冒政府网站平台2个,清理涉安全生产资格证书违法违规信息6条;移交涉嫌犯罪的问题线索2条,对涉嫌犯罪问题立案查处1件;发布典型案例18期30个案例。
会议要求,要结合云南实际持续推进“两个专项治理”工作,重点在统一思想抓推进、突出标准抓复核、严格执法抓处罚、强化核查抓监督、从严打假抓移交、强化曝光抓典型、压实责任抓落实七个方面下功夫。通过“两个专项治理”,查处一批无证假证人员和用假企业,淘汰清退一批培训考试弄虚作假机构,曝光一批典型违法案例,进一步规范安全培训考试秩序,强化行业监管部门和用工企业责任落实,着力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性工作。省、州(市)应急管理部门有关负责同志,全省104户安全培训机构、34户考试机构(考试点)有关负责人共308人参加会议。
红河州构建“五级组织”抓交通安全治理体系
红河州构建州、县、乡、村、组“五级组织”抓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责任机制,形成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责任体系,推动协同共治、长效常治。
一是构建综合治理责任体系。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探索党委领导下的道路交通安全治理新模式。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专题听取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汇报,制定下发《红河州“五级组织”抓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机制》,构建统筹在州、主体在县、责任在乡、管理到村、落实到组的“五级组织”抓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体系,建立健全包括工作考核评价、分级分类管理、分级包保责任、农村出行服务供给保障、道路通行安全保障、车辆和驾驶人动态排查整治、应急处置和救援、事故倒查追究机制等九项体制机制。同时,强化组织、措施、经费保障和督导问效,形成层层落实责任、事事有人监管的大格局综合治理体系。
二是建立隐患排治长效机制。在“一县(市)一乡(镇)”试点基础上,深化新一轮农村地区隐患集中整治,形成全量起底、对账销号、动态清零隐患排治机制。组织发动乡镇、村组干部和社会力量,进村入户开展“敲门”行动,对农村地区人、车隐患进行地毯式摸排,一户一册、一车一档,实施“人车绑定”户籍化管理,开展人、车隐患动态整治清零。对三轮摩托车全量喷涂警示提示标语;将驾驶人和车辆画像分低、中、高三类风险,采取红色警示谈话、黄色教育提醒、蓝色宣传告知进行动态管理。全州共排查重点驾驶人25.1万人、建档20.9万份,排查重点车45.9万辆、建档32.5万辆;签订交通安全责任书23.6万余份,三轮车喷涂警示语19.4万辆,收缴隐患车6594辆。
三是建立管防并举联动机制。全州各地依靠乡镇、村组和社会力量,采取“交所合一”“一路多方”等联勤联动模式,推动力量整合、联村共建、管防一体。围绕国省干线、乡镇道路等重点区域和“一早一晚”、周末等重点时段,深化夏季行动、摩托车整治等专项行动,启用农村劝导站1442个(次)、累计派出5156个执法小分队,劝导交通违法案件13.9万起,派出所查处交通违法案件12.1万起,全力织密安全“防护网”。把宣传的重心向农村地区和初学驾驶人转移,实行群众举报严重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奖励办法,组建1281人的农村交通安全专职监督员队伍,对突出违法行为进行劝导。针对中小学生骑乘摩托车肇事频发的实际,开展“万堂安全课程”进校园,用本地案例制作《花季之殇》中小学生警示教育片,组织师生观看并转发家长群开展警示教育。今年以来,共曝光典型案例2100余起,红白喜事上门打招呼2460多次,核实兑现群众举报交通违法奖金10万余元。
四是建立服务群众常态机制。聚焦群众出行需求和安全出行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公交出行、车管下乡、服务上门等举措,推动“放管服”改革落地见效,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交管服务长效机制。建水县推动开通公交“务工专线”6条、每天18趟次,周边群众实现“坐着公交去务工”,有效破解困扰农村务工出行需求与安全保障难以兼顾的难题。弥勒、蒙自分别在城郊接合的弥阳街道、雨过铺街道推行“上学公交”,屏边县整体规划推进乡镇“赶集专线”,围绕解决农村地区群众出行难问题,加密班线服务频次、增加服务时间,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便利的出行保障。元阳黄草岭、开远羊街、蒙自鸣鹫等乡镇建立起一站式便民服务点和乡镇交通综合服务站,涵盖摩托车注册登记、人工检验、下乡考试、户政业务等公安综合业务。今年以来,全州共建成农村地区摩托车登记服务站28个、摩托车检验点31个,开展流动检测346次、检测8019辆,组织“送考下乡”211次、45817人参加考试。
昆明市开展城镇燃气和建筑施工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帮扶指导
为确保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工作走深走实,进一步压实重点行业领域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执行能力提升、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等重点目标,近日,昆明市安委办召集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及40余家城镇燃气、建筑施工相关企业召开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专题帮扶指导工作会。会议通报了省安委会对昆明市第二轮安全生产综合督查反馈的隐患问题,传达近期市政府领导关于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批示精神,分析市级部门监管行业领域在推进三年行动工作方面存在的短板和问题,对重点行业领域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和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行再强调。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商务局分别就城镇燃气、建筑施工及商务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进行解读,市应急管理局就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信息系统填报工作进行集中指导。
会议要求,各企业要紧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不放松,将学好用好本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和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工作作为重要任务;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梳理企业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的关键点和薄弱点,持续加大重大事故隐患自查自改力度,坚持重大事故隐患动态清零;要紧盯工作成效调度数据不放松,强化信息系统上报和调度功能,坚持工作情况及时统计。相关监管部门要扎实开展本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并加大对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调度统计工作的督促力度,通过数据真实反映本行业领域的安全治理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