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一、青少年社会工作概述(了解)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含义
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以青少年为工作和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基于青少年成长和发展的规律,运用专业的理念、理论、方法和技巧,最大限度地发掘青少年的潜能,促进其全面发展,以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专业活动。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
(1)在价值理念上更突出对青少年群体的多元化和主体性的尊重与接纳。
(2)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方面更强调在促进青少年自我认同和发挥群体示范性效应方面的整合性运用。
(3)更加注重在优化社会环境方面的政策倡导。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原则
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服务内容(熟悉)
1.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
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主要包括思想引导、习惯养成、职业指导、婚恋服务、社交指导等内容。
2.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主要包括困难帮扶、权益保护、法律服务、心理疏导等。
3.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主要包括一般预防、不良行为的干预、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重新犯罪的预防等。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热悉)
1.青少年发展理论的观点
(1)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生物进化理论假定个体的发展受自然法则影响,重视生物性力量对个体成长与发展的主导作用,同时把青少年的生长与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而生长与发展具有共通性,不受社会文化的影响。
(2)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以弗洛伊德为主要代表的精神分析论在性心理发展理论、心理社会论、人际关系论等的阐述中,特别指出“认同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影响。
(3)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班杜拉认为青少年通过观察历程就能进行学习,且无须个人亲身体验而直接受到奖惩。这一学习历程可以概括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再生过程和增强过程。
(4)认知发展理论的主要观点。认知论者重视在人生不同阶段思考与认知的特性及改变过程,主要理论有认知发展论、社会认知论和道德发展论。
(5)社会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文化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决定青少年的人格发展,青少年的发展是社会期望的产物。
2.青少年偏差理论的观点
(1)社会次文化理论的主要观点。某些人认同团体特有的价值体系,这些价值体系可能与一般社会所能接受的价值体系不仅有异而且不相容。
(2)社会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互动理论关注越轨者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形成自我印象,并发现人们通过与他人的相互作用可以学会解释自己活动的方式,而这种方式对他们今后行为有深远影响。社会互动理论认为,年轻人变成犯罪者是因为他被认定为坏人,也因为人们不相信他是好人。由此引出的标签理论认为没有一种行为是天生偏差的,偏差是要定义的。不同的社会会把不同的行为标记为偏差。
(3)社会联结理论的主要观点。社会联结理论认为,“人为什么要犯罪”不应是犯罪学要研究的问题,相反,“人何以不犯罪”才是要探讨的问题。社会联结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联系,社会联系四个构成部分分别是依附感、承担感、参与感和信念。
(4)整合理论的主要观点。整合理论是一种试图把社会学理论中的不同观点进行整合的理论,其目的在于力图避免各个理论存在的缺陷。
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掌握)
1.基本方法
(1)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个案辅导以青少年为对象,按照其基本情况和发展特点,用有计划的、系统的辅导和方法协助青少年,目的在于使其由协助转变为自觉,由自觉转变为自动自发地自我辅导。
(2)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团体活动。青少年团体活动是通过各种富有实践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的活动,激发青少年的主动性和自发性,获得多方面收益。
(3)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社区建设。青少年社区工作以社区为服务场所,调动包括青少年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青少年,目的在于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引导青少年与社会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其全面发展。
2.具体方法
(1)危机介入:综合多专业合作的方式来协调各类资源,运用收寄养、类家庭、中途之家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安置服务,对其进行综合援助。主要适用于可能危及青少年自身和他人生命安全问题而实施的紧急干预策略。
(2)家庭治疗:以家庭为介入单位,探索青少年问题背后的家庭结构和互动关系,来促使家庭内在系统改变。主要适用于改善并重建青少年和家庭内其他组员的关系,实现家庭组员之间良性互动。
(3)外展服务:深入青少年经常出入的场所,主动与青少年接触并发现其问题和需要,及时联系有关部门共同对处于风险状态的青少年进行保护、辅导和安置。主要适用于很少参与主流青少年活动且易受不良影响的青少年。
(4)历奇辅导:有目的地将青少年带离安适区,进入低冒险区,通过体验性活动经历新奇,促进青少年自我探索、自我觉察与自我成长。主要适用于帮助青少年提高自信、提升自尊、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5)朋辈辅导:通过发现、培训和搭建平台,组织年龄相仿、生活环境和经历、文化相似的青少年交流互动、持续支持和互助成长。主要适用于帮助青少年改善朋辈关系、建立朋辈支持。
(6)向导服务:在社会工作者的督导下,受过训练的成年志愿者或同龄志愿者为青少年提供“一对一”的长期陪伴,通过建立支持性的积极人际关系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主要适用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向的价值观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