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普知识

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心理动力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2024-03-21 云南安全培训网 140

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心理动力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考情分析

本章主要涉及10个考点:心理动力理论、认知行为理论、增能理论、优势视角等10个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在近几年考试中考查频率较高,多以案例题的形式考查,所占分值为25~30分。

备考指南

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部分,对社会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社会工作提供了方法、原则和理念。在实际考试中,多以案例题的形式考查,不仅考查考生对社会工作理论知识的储备,还侧重其理论应用能力。在出案例题时,一般会给出一段案例材料,要求考生按照某一个理论知识去分析或解决问题。针对该考点的案例题,考生在备考时需要重点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的内容,包括主要观点和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等知识。

知识解读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认识人类内心世界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是显著的。精神分析学说的后续发展形成了心理学的一个最为重要的理论学派——心理动力学,包括自我心理学、客体关系心理学和自体心理学。之所以被冠以“心理动力”,是因为这些观点背后的理论假设是行为产生于人们意识之中的运动和互动,理论运用不同的技能,通过观察人们的行为,来阐释人们的意识是如何运作的。心理动力理论强调意识刺激行为的方式,意识和行为都会影响个人的社会环境,并受个人社会环境的影响。本节重点介绍心理动力理论的重要思想——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一、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观点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主要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焦虑与防御机制及性心理发展。

1.意识层次理论

弗洛伊德指出,心灵是由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构成的。意识是人在任何时候都能够察觉到的想法和感受。前意识是经由思考而可以察觉到的部分,但前意识很容易变成潜意识。潜意识是那些产生影响而不得不假定其存在,但又无从察觉的心理过程。潜意识不仅包括趋力、防卫、超我的命令,而且也包括被压抑的事件与态度的记忆。潜意识是一个初级的心理过程,与理性思考不同,它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潜意识是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因为往往是无察觉的潜意识在左右个人的行为。

2.人格结构理论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理论由三部分组成:本我、自我和超我。

(1)本我,是由无意识所决定的本能或欲望驱使,缺乏组织,遵循亨乐原则。本我是生物成分,是人格的原始系统,因而它不会随着时间和经验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2)自我,是本我在经验中发展出来的,负责与现实世界协调,支配、管理控制着人格,重点是在本我与环境之间周旋与平衡,控制本我的冲动和盲目。它遵循现实原则,调节本我的欲望以及超我与外界的要求。

(3)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它由自我发展而来,主要包括良心(规定什么不应该做)和自我理想(规定什么应该做)。本质上,超我是一种道德的内化。当行为合乎超我的道德法理的要求时,个人会得到自尊和骄傲,反之也会感到羞愧。

如果本我、自我和超我之间能够协调和平衡,那么个人将会拥有完整的人格,并能与外界有效地进行沟通和协商。但如果三者之间出现不平衡或障碍,人格就会失去平衡,需要予以回应和介入。

3.焦虑和防御机制

焦虑是精神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焦虑源自于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失去平衡或抗争而引发的冲突。焦虑可以分为三类:现实焦虑、神经焦虑和道德焦虑。现实焦虑指的是个人对外在世界的危险的恐惧,精神焦虑和道德焦虑则是由个体内部的力量平衡的威胁所引起的。当自我无法控制焦虑时,防御机制就会开启。防御机制是自我为了消除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而采用的方法,涉及抵制和掩饰不被允许的或不被赞同的欲望以减少内心冲突,其方法主要包括否认、替代、认同、投射、合理化、反作用、退化、压抑和升华。所有这些方法都是为了调适自我,应对压力。

4.性心理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心理发展是有阶段的。他将性心理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腔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生殖器期。在不同的阶段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获得满足,每个阶段都有赖于前一个阶段心理冲突的解决。如果在某个阶段人的欲望没有得到解决或适当的满足,个人就会出现焦虑、压抑或压力,并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特别是以人的问题行为 呈现出来,这就需要介入和治疗。

二、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人的问题是由内在的精神冲突引起的,主要是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矛盾与失衡,从而引起个人的焦虑与压力,并且往往隐藏于潜意识之中,难以察觉。精神分析治疗的重点在于揭露内在精神冲突的根源,使得个人能够自我了解,并促进其顿悟,从而洞察内心。

1.精神分析理论的实务原则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指导下,社会工作的实践原则包括:

(1)在治疗过程中应坚持个别化原则。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个人的问题与早期经历有关,而每个人的早期经验又是不同的,因此治疗者要采用个别化的原则去看待受助者。另外,个人问题是由内在精神冲突引起的,而每个人的心理、情感与情绪均存在差异,这也要求治疗者因人而异,采用个别化的原则。

(2)精神分析理论强调要与受助者签订治疗契约。建立契约与信任关系是社会工作服务过程的重要步骤,而精神分析理论着重强调治疗契约是因为治疗过程是一个重温过往痛苦经历的过程,必然会引起诸多不愉快的情绪或矛盾。建立契约与信任关系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给受助者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治疗中的阻碍。

(3)治疗者要为受助者提供一个安全与支持的环境。精神分析理论指出潜意识往往难以察觉。所以治疗者要提供一个安全和支持的环境以确保能够顺利地了解受助者隐藏的潜意识经验,同时保证治疗过程不会给受助者造成二次伤害。

(4)精神分析治疗采用的基本方法是自由联想。由于隐藏在背后的潜意识难以察觉,治疗者应采用自由联想的方法,鼓励和支持受助者自由地讲述看似不相关的事物,并从中寻找蛛丝马迹,分析和理解其中看到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内在冲突的根源。

(5)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要倾听和理解受助者的想法和感受,要给予支持和接纳。

2.精神分析社会工作的治疗过程

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在于发现早期经历对现在生活的影响,以此分析受助者内心冲突的关键所在。精神分析治疗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治疗情境的建立。

(2)治疗关系的建立。社会工作者要与受助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使其感受到安全与支持,从而使其更放心地讲述自己的苦难经历,进而从相关经历中找出造成苦难的根源。

(3)治疗性对话。这是精神分析治疗的实质阶段,通过与受助者的沟通与对话,促使受助者讲述自身经历,并从相关经历中分析产生冲突的关键所在。治疗性对话主要包括三个内容,即自由联想、治疗性倾听和诠释过程。

以上就是关于“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心理动力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的全部介绍,如果需要详细了解相关课程,请点击电话咨询15288489748(直接拨打)

云南安全培训网提供:特种作业培训,特种设备培训,住建培训,技能培训,职业健康考证培训,消防培训,应急安全管理培训,人事考试培训等,详情请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15288489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