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不管是新模还是量产模,因为各种原因都会存在产品尺寸超差的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给大家总结一些实战案例分析,用来提高模具钳工,模修的工作效率。
1、成型尺寸不良
原因: 1>.设计时材料展开长度错误 2>.定位松动 3>.折边角度偏差影响尺寸 4>.材料未压死,致R角太大(模高,气垫压力等)导致尺寸偏差 5>.在冲孔时就已错位 6>.折块螺丝松动或断掉导致尺寸不稳定 7>.预折边压线位置偏差 8>.材料变形,平面度不良影响定位不良
改善对策:
1>.变更材料之下料长度或增加预折边压线可修整过来
2>.调整定位
3>.将折边角度调整至规格内
4>.调整模高及气垫压力或弹簧保证材料能压死
5>.调整前工站冲孔及切料,保证前工件之正确性
6>.更换螺丝坚固,再调整定位
7>.调整预折边压线位置
8>.调整材料平面度
2、折边角度不良
原因: 1>.凹凸模间隙偏大角度偏大 2>.气垫压力过大或过小(凹模弹力过大或过小)致角度偏大或偏小 3>.凸模R角过大时 4>.折块螺丝松掉或断掉 5>.材料变形及平面度不良 6>.预折边压线位置不对或深浅不一 7>.凸模压线过高或过低致角度偏小或偏大 改善对策:
1>.调整凹凸模之间隙
2>.调整凹模气垫压力
3>.修整凸模R或凸模负角度减少回弹
4>.紧固或更换折块螺丝
5>.调整材料之变形及平面度
6>.调整预折边压线位置及深浅
7>.修整凸模上之压线高度
九翘推平后间隙过大及翘边
3、间隙大小问题
原因: 1>.预折边压线过深或位置偏移 2>.折边后角度偏大及往外变形 3>.推平滑块让位不够 4>.推平滑块之间隙过高或过低或模具闭合高茺压得太死未压死 5>.推平滑块让位不够 6>.推平滑块之间隙过小或过大 7>.材料材质过硬 改善对策: 1>.修改预折边压线的高度或位置 2>.调整折边角度及材料变形度 3>.调整上模压块之高低或模高 4>.加大推平滑块之让位 5>.调整推平滑块之间隙 4、推平翘边问题
原因: 1>.预折边压线过浅及位置不对或折边凸模无压线或压线过浅 2>.推平模压块高度不够未压死(包括模高不够) 3>.推平滑块之间隙过大 4>.材料材质过硬 改善对策: 1>.调整压线之深度及位置 2>.加高推压块之高度 3>.修整推平滑块之间隙 4>.更换材料或修整预折边压线之宽度及深度可克服 5、铆合不良
原因: 1>.铆合冲头R角过大或过小 2>.抽芽孔与铆合孔偏位(折边成型时) 3>.抽芽高度不够 4>.产品在铆合模内定位不良 5>.铆合冲头破损 6>.铆合冲头与凹模孔错位 7>.铆合冲头与凹模间隙过大或过小 8>.铆合冲过短进入凹模深度不够 改善对策: 1>.修整铆合冲头R角 2>.调整折边成形时之抽芽孔与铆合孔位置 3>.修整抽芽高度 4>.调整定位 5>.更换铆合冲头 6>.调整铆合冲头与凹模 7>.调整铆合冲头与凹模之间隙 8>.加长铆合冲头 原因: 1>.滑块与模板之间隙过小 2>.滑块内弹簧断掉 3>.滑块压片料或模腔内异物造成裂开或变形 4>.滑块内R角过小造成易裂 5>.滑块内脱料位置不对受力不均 6>.滑块与模板接触太粗造 7>.结构设计太薄弱 改善对策: 1>.修整滑块与模板之间的间隙 2>.更换滑块内之弹簧 3>.修复滑块补焊研磨 4>.最好变更滑块及模板内的槽的R角 5>.调整滑块与脱料位置让其受力均匀 6>.抛光滑块及模板间隙的接触面 7>.加强结构不能改的可改为快换式镶件式 冲压模具视觉监测可以有效检测连续冲压模具的料带是否输送到位,是否发生堵料叠料等等情况,有效减少压模,保护冲压模具,降本增效,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同时可以对冲压件存在的外观缺陷进行及时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