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减灾委办公室组织省自然资源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应急管理厅、省林业和草原局、省气象局等部门和有关领域专家,对10月份及中秋、国庆期间全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会商研判。
综合分析认为,10月份局地强降水、大风、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率仍较高,可能引发局地洪涝及山洪、地质灾害。全省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较低,草地贪夜蛾较常年偏重发生,黄脊竹蝗迁飞传入形势依然严峻。中秋、国庆期间局地存在洪涝、地质灾害风险。 一、主要自然灾害风险形势预测 (一)局地存在洪涝、山洪灾害风险。据气象部门预测,10月份,迪庆州、怒江州、丽江市西部、大理州西部、保山市西部、德宏州、临沧市南部、普洱市南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大部、文山州、曲靖市大部、昭通市大部降水接近常年同期至略偏多,其中迪庆州、怒江州中部北部、文山州、红河州东部、曲靖市南部降水偏多1—2成,昆明市、楚雄州、玉溪市、普洱市北部、临沧市北部、保山市东部、大理州东部、丽江市东部降水偏少1—2成。据水文部门预测,个别中小河流仍有因局地暴雨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的可能。滇西北、滇西、滇西南、滇东南、滇东北地区局部受强降水、强对流天气影响,可能引发洪涝及山洪灾害。 (二)局地存在地质灾害风险。结合我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及降水预测分析,叠加前期降雨影响,土壤含水率升高并趋于饱和,需重点关注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滇东北、滇西及滇南局部地区仍需关注受区域性、单点性强降水过程引发的地质灾害,尤其是陡坡下、沟口、谷地内的村镇居民区、建设项目驻地危险性大。此外还需防范因工程建设活动造成的地质灾害,尤其是公路、铁路、水利水电建设、矿山开采等活动强烈地段。 (三)全省森林草原火灾风险较低。10月份,全省大部森林火险等级为1—2级,不易发生森林草原火灾,需加强假日期间野炊、烧火取暖等非生产性用火行为,以及农林事生产和林牧区施工等生产性用火作业管控。 (四)草地贪夜蛾较常年偏重发生,境外黄脊竹蝗迁飞传入形势依然严峻。10月份,随着干热河谷及滇南秋玉米的种植,草地贪夜蛾开始迁移为害,局部田块虫口密度较高,预计草地贪夜蛾发生较常年偏重,秋玉米种植区草地贪夜蛾中等发生。境外黄脊竹蝗危害较为严重,受地形和气流影响,天晴时集中迁飞传入的形势依然严峻,迁飞主要方向为江城县、勐腊县。 (五)中秋、国庆期间局地存在洪涝、地质灾害风险。据气象部门预测,中秋、国庆期间无全省性强降水天气过程,怒江州、保山市西部、德宏州、临沧市南部、普洱市南部、西双版纳州、红河州南部、文山州南部、迪庆州北部、丽江市北部、昭通市北部多小到中雨天气,其他地区多云间晴有分散阵雨,降水呈现面弱点强的特征,局地可能存在洪涝及山洪灾害。滇东北、滇东南边缘、滇西北、滇西及滇南局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较高,其中怒江州北部需重点防范。 二、对策建议 (一)提高站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好,切实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贯彻始终,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到第一位,提前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和防范措施,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二)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监测和预报预警,加强沟通协作,强化联合会商和分析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特别要密切关注极端天气,及时预警、第一时间多渠道发布,提示提醒公众采取防灾避险措施。严格落实“1262”预警与响应联动机制,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叫应”,为避险转移争取更多的时间。 (三)压实责任,强化风险防范化解。中秋、国庆“双节”将至,人员外出旅游,出行数量增加。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铁路和公路沿线、旅游环线、景区景点、农家乐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及时采取措施,做好防范工作。坚决把住火源入山关,分类施治,突出重点时段、关键部位、特殊人群,杜绝人为森林火灾发生。 (四)强化宣传,增强公众防范意识。各地、各相关部门要根据景点承载能力,合理控制客流,并做好疏导和安全宣传教育,提醒游客遵守景区、游乐项目安全规定,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加强雨雾天气及交通极端拥堵状态下安全管理、疏导管控和应急保障,落实公路、码头及车站安全措施,确保群众出行安全有序。 (五)因地制宜,抓好防治防控工作。秋、冬玉米是我省拓宽全年粮食丰收的重要渠道,也是草地贪夜蛾周年繁殖发生的主要媒介,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因地制宜将虫害防治重点转到秋、冬玉米上,将监测重点转至回迁和本地虫源上,夯实粮食丰收基础。指导好黄脊竹蝗防控工作,加强与毗邻区域的联系,严防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传播、扩散、蔓延。
来源:云南省应急管理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