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架设作业考试全流程
登高架设作业是指在坠落高度基准面 2 米及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脚手架、跨越架、操作平台、高处作业平台等的架设、安装、维护、拆除及相关安全防护设施搭设的作业。这类工作常见于建筑施工脚手架搭设、电力线路铁塔架设、通信基站搭建、桥梁高空作业平台设置等场景,是保障高处作业安全的基础环节。根据《特种作业目录》,登高架设作业属于特种作业,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一、报考条件
年龄与学历
年满 18 周岁且不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男性一般 60 岁,女性 55 岁),具备初中及以上学历。需提供身份证、学历证明(毕业证或户口本学历页)等材料。
健康要求
无妨碍登高架设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如恐高症、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眩晕症、肢体残缺、视力听力障碍等。根据最新规定,申请人无需提交体检证明,改为签署个人健康书面承诺(承诺内容需包含无上述妨碍作业的健康问题)。
二、考试内容与结构
考试分为理论和实操两部分,均需达到 80 分及以上方可合格。
(一)理论考试(100 分,80 分及格)
考试形式:计算机机考,包含 70 道判断题和 30 道选择题,考试时间约 60 分钟。
核心内容:
登高架设基础:脚手架(落地式、悬挑式、附着式等)、跨越架、高处作业平台的结构原理、搭设规范及受力计算基础;
安全规范:高处作业安全规程(如 “三宝四口五临边” 防护要求)、脚手架搭设与拆除流程、防坠落措施(安全带使用、安全网设置)、《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等法规;
设备与材料知识:脚手架钢管、扣件、脚手板等材料的规格与质量要求,安全带、安全网、登高梯等防护用具的性能与使用标准。
(二)实操考试(100 分,80 分及格)
实操考试包含四个科目,采用现场操作或仿真模拟方式进行:
科目一:安全用具使用
防护用具操作:安全带的正确佩戴(高挂低用)与检查(卡扣牢固性、织带完整性),安全网的铺设与固定方法,登高梯(竹梯、铝合金梯)的稳定放置与使用规范;
搭设工具辨识与检查:脚手架扣件的拧紧力矩测试,钢管的弯曲、锈蚀检查,扳手、卷尺等工具的规范使用;
安全标识识别:“禁止攀登”“注意坠落”“必须系安全带” 等标识的含义及在作业现场的设置位置。
科目二:安全操作技术
基础搭设:落地式钢管脚手架的立杆、横杆、立杆基础的搭设(间距、垂直度符合规范),脚手板的铺设与固定;
专项架设:悬挑式脚手架的悬挑梁安装与锚固,高处作业平台(如移动操作平台)的组装与护栏设置;
拆除操作:脚手架的拆除流程(自上而下、先搭后拆),拆除材料的传递与堆放规范。
科目三:作业现场安全隐患排除
通过图片、视频或实地观察,识别作业隐患(如脚手架立杆间距过大、扣件未拧紧、安全网破损、登高梯无防滑措施)、材料缺陷(如钢管锈蚀超标、安全带织带磨损)及环境风险(如大风天气架设作业、高处作业下方未设警戒区),并提出整改措施(如调整立杆间距、更换破损材料、暂停恶劣天气作业)。
科目四:作业现场应急处置
高处坠落急救:对坠落人员的初步检查(意识、呼吸),实施止血、骨折固定等急救措施,正确使用担架转运;
脚手架坍塌处置:脚手架局部坍塌时的紧急撤离路线,对被困人员的救援配合(如设置临时支撑);
中暑与外伤处置:高温环境作业中暑后的降温与补水措施,被钢管划伤后的伤口清洁与包扎。
三、报考流程与证书管理
报名与培训
提交身份证、学历证明、健康承诺书等材料至应急管理局指定的登高架设作业培训机构,开通线上学习平台(含理论课程)并参加线下实操培训(含脚手架搭设、防护用具使用演练)。
培训内容包括登高架设安全法规、搭设基础理论、工具操作、应急处置等。
考试与领证
培训后统一参加应急管理局组织的考试,理论和实操均合格后,约 2 周内可领取电子证书。
证书由应急管理局颁发,全国通用,有效期 6 年,每 3 年需复审一次(复审需参加理论考试,合格后方可延续)。连续从事本工种 10 年以上且无违规记录者,复审周期可延长至 6 年。